天津市智能计算及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天津理工大学,于2005年开始筹建,于2007年底通过天津市科委专家论证。实验室房屋使用面积2000平方米,总资产430万元,拥有仪器设备180台/套。实验室是在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多年软件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依托于天津市“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重点学科,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硕士点作为支撑,经过天津市第一期重点发展学科和天津市“十五”重点建设学科的连续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移动计算与其软件、智能信息处理与人机交互技术、复杂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支撑技术等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天津市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的科研及人才培养基地。目前机构负责人为张德干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高庆狮院士。实验室现有固定工作人员20人,客座人员3人。工作人员中拥有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6人;拥有博士学历16人,硕士学历4人。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
一、 移动计算及其软件技术
本方向以普适计算模式为背景,结合分布式人工智能(DAI)、移动Agent等技术,研究基于认知的主动无缝移动服务理论和方法,包括普适访问、无缝迁移、智能空间、软件人等,提出基于移动Agent的服务发现、资源管理策略;利用人工生命、认知学等理论,进行智能动漫软件支撑技术研究,建立一套模型与方法,设计具有认知能力的动画创作工具,提高三维计算机动画的智能性、自适应性以及自组织性;研究基于智能软件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技术,包括智能软件的体系结构、形式化方法、开发工具等技术,提出具有自反射能力的中间件研发策略;研究现代数据库理论与实现技术,提出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新方法。
二、 智能信息处理与人机交互技术
研究智能信息处理与人机交互的理论与方法、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开发空间信息、医学信息和基于Web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及其智能应用软件,实现人工智能、知识工程、 Internet 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数理逻辑、认知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在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中形成鲜明的特色。提出多尺度框架下的混合模型及其智能算法,推广 MIT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多尺度分析系统的研究成果,开辟多尺度智能分析的统计框架;通过国际合作,在医学数据的智能处理、分析方面,率先开展带标记线心脏 核磁共振图像智能分析研究。
三、 复杂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支撑技术
研究Multi-Agent系统、时变网络和随机网络的理论及其在现代物流系统集成优化中的软件支撑技术;利用动态博弈研究供应链的协调和协作的优化与控制策略;以计算机网络、社会关系网络等为背景,研究复杂网络的系统演化模型、系统的动态过程和动力学行为的计算机仿真;研究一般复杂系统的群体行为,分析 群体智能的系统特征和所蕴涵的分布式、自组织和正反馈等重要特性;利用混杂系统筹理论,研究制造系统在资源配置、性能评价、生产作业与调度等方面的建模与 优化;结合系统建模与优化的需要,研究智能算法的融合及其应用。
四、 网络信息安全
针对日益增长的安全风险,从目前流行的攻击方式和系统隐患入手,研究基于可信计算理论的信息安全技术,重点研究和发展安全体系架构和相应的安全技术,形成切实可行的整体安全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跨域信息安全与控制(2)系统平台安全(3)Web应用安全(4)网络攻防安全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5)加密算法。提出可信计算理论下的安全体系架构和相关控制策略,设计相关的密码算法,开发相关的软件工具;结合Web应用,研究安全控制策略的最优功效。
近三年,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基金项目,天津市科委重大、重点项目等40项,累计实到科研经费1793.2万元,发表论文110篇,被SCI、EI检索70篇,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14项。实验室培养了硕士38名。实验室承办了图像与信号处理国际会议(2008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CISP 2008))及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国际会议(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BMEI 2008)两项国际会议,主办了第124届模糊科学研讨会等4次学术交流会议,并参加了多次国内外学术会议。与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研究关系,进行过多次人员互访和学术交流。